学术动态

当前您的位置: 乐彩网17500 > 学术动态 > 正文

学术动态

    流域生态学团队巩政博士在高原鱼类多样性维持机制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

    发布时间:2024-04-11 浏览量:

    作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议题,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亚洲水塔”,是我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高原独特的高寒环境孕育出众多珍稀特有野生动植物,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科研价值。然而,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的背景下,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严峻挑战,在生态系统及生物群层面的保护目标与方案尚不明晰,因此亟需揭示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形成与维持的驱动机制,为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我校流域生态学团队巩政博士近年来联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在西藏最大河流—雅鲁藏布江流域开展了多次鱼类群落调查和样本采集工作,在此基础上利用线粒体基因分子标记对分布于该流域的两种典型高原鱼类(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和细尾高原鳅Triplophysa stenura)进行了景观遗传学解析。研究发现:两种高原鱼类在海拔更高、气温更低及降水更少的区域遗传多样性更高,作为起源于青藏高原腹地的物种,其遗传多样性格局符合中心-边缘假说(Central-marginal hypothesis)。两种鱼类的地理种群间普遍存在中高程度的遗传分化,海拔和气候梯度驱动遗传结构的产生,环境隔离模型(Isolation-by-environment model)可以更好地解释这种现象。此外,该项研究还揭示了雅鲁藏布江流域的鱼类群落结构,整合物种、功能及系统发育等多维度指数对该流域鱼类多样性进行了综合评价,解析了不同江段鱼类群落的构建机制。上述研究成果可为该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单元的划定、保护区的设立以及河流生态系统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图1. 雅鲁藏布江流域细尾高原鳅种群的景观遗传学分析

    图2. 基于多维度多样性指数评价雅鲁藏布江流域鱼类多样性及群落组间差异比较

    研究工作得到了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西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雅鲁藏布江中游栖息地保护规划项目、山东省青创团队项目等基金项目的资助。相关成果先后发表在Ecological Indicators(中国科学院二区Top期刊,IF=6.9)、Glob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中国科学院二区,IF=4)及湖泊科学(EI收录)上。上述论文均以枣庄学院为第一单位,第一作者为生命科学学院巩政博士,论文1和3的通讯作者为生命科学学院朱天顺副教授,论文2的通讯作者为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的张驰副研究员。

    论文1链接:https://doi.org/10.1016/j.ecolind.2023.110309

    论文2链接:https://doi.org/10.1016/j.gecco.2024.e02920

    论文3链接:http://www.jlakes.org/html/2024/1/20240118.html

    (文图/生命科学学院   编辑/邵清清   审核/徐海波)